生活中的数学思维 课程里的学科素养 ——华师附小结对江夏区红旗大道学校工作简报(第3期)
- 武汉市江夏区红旗大道学校
- 2024-10-16 20:48
- 阅读 343
红旗大道学校一(4)青禾班
2024年09月26日
为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城区优质学校与242所乡村学校结对工作的实施方案 》,9月26日下午华师附小数学学科备课组长龚勋主任来到红旗大道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教无涯,研无止,两校围绕"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里的学科素养"主题,开展联合教研,还提出作为结对学校要认真落实联合教研、“同上一堂课”,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作业设计等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按照听课、评课两个环节进行。
龚勋个人简介
龚勋,男,中共党员。现任华师附小(南湖校区)四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曾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党员”称号,华中师范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工”,洪山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二等奖,洪山区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比赛三年级组二等奖,华大教育集团小学数学命题设计二等奖,第31届WMO数学创新讨论大会湖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课堂展示,践行课标
活动伊始,我校的田芊老师在三(一)班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主题为《分米的认识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本课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厘米,毫米,米的知识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聚焦于他们对分米的体验和认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整个课堂的时间始终是学生第一,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小组活动设计的很丰富。
田老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发言
同学们大胆交流各自想法
田老师真正做到新课标中提出的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探索发现一米等于10分米。
学生用软尺量一量
找到1分米有多长
学生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上台分享交流算式含义
在三(3)班,童慧老师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先讲解测量方式方法再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整理表格。整个课堂孩子们很积极,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童老师耐心讲解尺子上的学问
同学们动手测量
教师巡视耐心指导
同学们记录操作数据
学生汇报收集整理自己的数据
听课老师做笔记并思考
点评课堂,精雕细琢
课堂结束后,两位授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说课和课后反思,多位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学习。“说”发挥了授课者的作用,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授课者的整体思路。“评”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个课题各抒己见交流互动、互相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以下是部分老师的点评:
我校熊主任提出我们作为教师要始终思考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做为教师要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两节课都在讲解长度单位都需要培养孩子的量感,推理意识,处在低段教学,老师要始终想如何更简单直接的让学生学会学懂!教会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去表达。
熊主任评课标,评课堂教学活动
龚勋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予了肯定,也表示我校学生的大胆发言,积极探索的表现呈现了优秀的学生面貌。也表示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优秀的智学课堂,将学生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设计教学活动时多以学生的视角思考。
龚老师对老师们提出建议,课堂导入部分可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理解单位的演变导致最后我们需要用到分米做单位,需要用到更为精确的毫米单位。学生学习的知识一部分来自生活,那是活知识,一部分来自课本,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尽可能的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用不同的尺子去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到单位统一的好处!
龚勋老师评课
龚老师评教材,评教学活动
老师们都在认真的做好评课笔记
活动最后,我校安书记对整个教研活动做出了总结,同时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精进自己的教学功,从而驾驭课堂,做到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安书记总结发言
独行快,众行远。相信本次的教研互评活动有利于老师们互相学习,深耕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
——END——
撰稿:顿泉美
审核:付丽 张婷婷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